返乡回流趋势明显 就近就业已成常态
春节一过,传统的用工旺季便到了。 当众多农民工准备重新踏上“远漂之旅”时,河南的许多农民工却在家门口端上了 “饭碗”。 河南,昔日曾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、 劳动力输出第一大省,如今, 其劳务大军的就业重心正发生着变化。
省内就业超省外 省会城市成首选
在山西打了半辈子工的汤阴籍农民张久旺,近几年终于停止了“候鸟式”的生活,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木工。
“过了年还打算出去吗?” 记者问。
“不出去了,家里现在活多,工资也有保障。 今年我都51岁了,年龄大了,想挨家近一点。” 张久旺说。
无独有偶。从事保安工作的35岁滑县籍农民吴高峰, 早年间总想到南方去闯荡一番。 如今, 那颗不安分的心已渐趋平静。
谈起原因,吴高峰说: “前几年, 在南方当保安每月能挣3000元, 在家每月工资只有300多元。但这几年,在家里当保安的工资已经在2000元以上了。 工资水平差不太多的情况下, 没必要跑那么远。更何况离家近, 照顾老人、孩子也方便。 我周围的朋友在南方打工的越来越少了。”
在河南,像张久旺、 吴高峰这样选择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。截至2015年底,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2814万人, 其中省内转移1653万人, 向省外输出1161万人,省内超省外492万人。
“这些年,我省的省外转移就业人数略有下降,省内则大幅增加,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已成常态。” 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告诉记者。
拐点出现在2011年, 这一年,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内人数首次超过省外。2010年,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1142万人, 省外输出1215万人; 2011年, 省内转移人数增加到1268万人, 省外输出人数则下降到1190万人, 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回流状态。 此后连续5年,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均超过省外,且差额逐年增大,从2011年到2015年, 分别为78万人、 332万人、 386万人、 438万人、 492万人。
“这种变化与国家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是相关联的。过去, 内陆城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, ‘十二五’期间国家政策调整后, 我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,增加了大批就业岗位。 这期间,80%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在省内。 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大, 也逐渐返乡。 此外, 随着这几年国家创业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,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也在增加。”吕志华说。
而对于省内转移就业的人群来说,省会郑州成了他们的首选务工地。
宜阳籍农民毕晓瑞2004年就来到郑州打工, 十几年过去, 她已经在郑州安了家。
“郑州工资水平高、就业机会多、 交通便利、 教育资源丰富, 在这里生活很方便。 郑州本地人能享受到的服务,我们几乎都能享受到。我家小孩现在就在郑州读初中, 和本地人一样,也是划片入学。” 问及来郑州打工的原因,毕晓瑞如是说。
“郑州作为省会城市, 在就业、医疗、 教育等方面相比于省内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,吸引着全省劳动力涌向郑州。 这些年, 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,大量工厂在郑州设立,对农民工的初次就业拉动非常大。郑州现在是一个人口净流入地区。”郑州市人社局农民工工作处处长牛立勇告诉记者。
工作不只看薪酬 就业诉求更多元
“一线快递员的流失率很高,工资开到4500元, 依然留不住人!”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人事经理肖翠向记者抱怨。 据了解, 顺丰快递员的学历要求一般为高中, 而2015年郑州职位工资指导价位显示,高中学历的月工资指导价为3263元。
“现在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,快递员工作比较辛苦,从个人发展而言又看不到太大希望, 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,尤其是25岁以下的小伙子,特别难招。”肖翠说。
在郑州一家餐饮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的毛美娜对此也有同感:“服务行业人员流动性太大,招来的小姑娘最多能撑到半年,一般两三个月就走人了。”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保安、餐饮等服务行业往往对务工人员的年龄及形象有要求,更偏爱年轻人,如今却普遍面临招不到年轻人的困境。记者留意到, 目前很多饭店发布的招工信息都写着 “年龄不限”。“放开年龄限制,来应聘的人会多一些,能缓解饭店的用工压力。”毛美娜说。
这样的问题在建筑行业同样存在。 “我们这行工资还算可以, 每月基本在5000元到10000元,但是脏苦累,年轻人没人愿意来。”张久旺说。
“新老两代打工者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。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,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更加多元, 薪酬高低已不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标准,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、 生活品质、职业发展等因素。”郑州市农民工工作处干部高怀亮解释。
因此,一些用工单位除调整薪酬外,还改善其他条件来吸引和挽留人才,例如为外地员工提供住宿福利,为员工宿舍安装空调, 为员工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。
政策优势吸引人 产业发展集聚人
上蔡籍农民张全收,人称 “农民工司令”。2001年,在深圳打工多年的他创办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, 将松散的务工人员组织起来加以培训,再输送到周边各用工企业。 十几年后, 他将公司总部由深圳迁至郑州航空港区, 输送务工人员的方向也由沿海一带转向了内陆省份河南。 张全收看中的是郑州航空港区的巨大发展潜力。
2013年3月,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后, 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的目光,富士康、 中兴、 海马汽车等一大批企业入驻, 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。 据牛立勇介绍, 这几年,仅富士康就在郑州吸纳员工近30万人,其中80%以上为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。
这只是近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2008年,河南省委、 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。2009年开始规划启动,在全省建立了180个产业集聚区。经过6年多的发展, 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实力迅速壮大, 载体效应日益凸显,已成为驱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主要渠道。
河南的产业发展和优惠政策在留住本地劳动力的同时,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省外劳动力来河南就业。据了解,2008年外省在河南务工、经商的人数约130多万人, 现在已增长至超过170万人。
谈及未来,吕志华认为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规模还会继续增加。 “针对这一趋势, 人社部门将会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, 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, 提供精准服务;同时, 进一步协调和规划公共服务,确保农民工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,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。”吕志华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