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炭也能变身清洁能源
清洁与否不能只看“出身”
清洁能源是符合一定排放标准、经济适用的能源,包括生产、输送、消费等全过程。根据《环境保护法》的相关解释,清洁能源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。狭义的清洁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,如水能、生物能、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能和海洋能。广义的清洁能源,除可再生能源外,还包括天然气、清洁煤(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煤气或煤油、通过高新技术严密控制的燃烧转变为电力)和核能等低污染的能源。《环境保护法》中所认定的清洁能源为广义的清洁能源。
这就是说,能源的清洁与否并不是绝对的,清洁能源应该根据使用过程是否清洁来划分。传统的煤炭开发利用方式会给环境带来破坏,对大气造成污染,但如果在开采、运输、使用、转化过程中加以改进,减少瓦斯、矿井水、矸石等排放,减少对地下水、地表等影响,尤其是煤电实现超低排放,达到或低于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,那就能成为清洁能源。
煤炭高效利用优势明显
我国的化石能源储量中,煤炭占比在90%以上,石油和天然气不足10%。2015年,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为34亿吨标煤,其中石油产量相当于2亿多吨标煤,天然气产量相当于1亿多吨标煤。可见,其他能源短时间内还很难替代煤炭。
从终端消费看,提高煤电的比重,用二次能源替代煤的直接燃烧,效率是最高的。城市用电是零污染;用天然气的污染虽然小,但也会排放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碳;油也是有污染的。从安全性讲,燃煤发电是对煤炭的集中消费,变成电力以后再传输到千家万户,便于集中进行监管和治理,是最安全的。现在煤电占到我国煤炭消费总量50%以上,这一比重需继续提高,达到75%到80%,才发达国家水平相当。
从成本看,按同热值测算,煤炭、天然气、石油的成本大概是1∶3∶9。即便我们可以从国外采购天然气和石油,并确保供应,但能源成本的大幅上升,将影响整个工业的竞争力。从现阶段看,燃煤发电达到天然气排放水平的时候,每度电完全成本不到3角钱,但是燃气电厂每度电成本要8角多。这么一对比,煤炭不但可以实现清洁利用,并且可以比天然气更经济、更方便、更可靠。
把污染降至最低程度
按照国务院部署,到2020年,所有的燃煤电厂要全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。全部改造完成后,我国50%以上的煤炭就实现了清洁转换和清洁利用。而且,超低排放的技术还在发展。这是更进一步的煤炭清洁发电转化,是发展的大方向。
煤炭供给侧改革,就是要把煤变得像天然气一样干净。第一个方式就是建超低排放电厂;第二个是要实现能源充分利用。过去,建一个电厂,把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,用它来驱动发电机发电,发完电那个蒸汽就通过凉水塔,把它排到空气中,这部分能源就浪费了。现在,则要发展“电热冷汽四联产”,就是高端蒸汽用于发电,剩下来的低端蒸汽,夏天用来制冷,冬天用来取暖,完了还可以给工厂提供蒸汽供应,这样就把整个能量“吃干榨尽”了。
在消费端,可用四种产品实现四个替代。第一个是用集中供热的方式取代分散的小锅炉;第二个是用电替代油;第三个是用电替代天然气;第四个是用这个余热实现制冷。
从技术的成熟性和经济性以及提高资源转化效率看,将煤通过洁净利用转化为电是最好的一个途径。煤电转化以后的消费终端也是最成熟的,不需要再对终端进行开发。因此,将煤清洁利用转化成电,是当今技术条件下最好选择。
转向燃料与原料并重
目前,我们在煤化工、煤制油等整体工艺技术,包括核心装备方面,都是世界领先的。整个煤化工通过实施一些示范项目,发现用煤做成的部分化工品,比用油用气做化工品成本还低,比较优势很大;有些化工品的品质更高,比如,用煤化工合成的汽油柴油绝对不含硫。
煤制油的真正价值是其战略意义,它是一个能够在非常时期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技术储备。现在煤制油企业遇到困难,呼吁国家从战略高度上考虑煤制油项目,在困难时期应该对企业有一个扶持政策,要减轻企业的一些过重的税务负担。
作为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,应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,把发展现代煤化工作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,推动煤炭的利用由燃料转向燃料和原料并重。摘自《经济日报》(综合科转)